中文

硅宝科技,新型硅碳产品获重大突破!

近日,硅宝科技发布消息称,2024年,公司硅碳负极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的关键跨越。产品线全面覆盖砂磨硅碳、普通硅氧等成熟产品及预镁硅氧、新型硅碳等高端系列,适配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电池体系,并已通过多家工具电池和3C电池客户的测评认证。



硅基负极作为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性材料,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达到3.3%,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目前,硅宝新能源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实施顺利,并建成了3000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此外,该公司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累计实现百吨级销售,其中新型硅碳产品取得吨级突破。随着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硅宝科技正重点扩产预镁硅氧和新型硅碳产品,加速硅碳负极在高端电池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早在2021年,硅宝科技就在四川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硅宝科技(眉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1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4万吨/年专用粘合剂生产基地、锂电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5.6亿元。


在业绩方面,2024年,硅宝科技实现营收31.59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降24.63%;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降26.9%。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64.04%;归母净利润7090.6万元,同比增长76.72%。据了解,2025年第一季度,硅宝科技的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其中,建筑胶继续保持市占率稳步提升,稳居行业龙头;工业胶在光伏新能源、电子电器、动力电池、汽车制造等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硅基负极将实现从“潜力材料”到“规模化应用”的战略转型,为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进而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在硅碳负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璞泰来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在石墨化及碳化等关键高能耗工艺降本上取得显著成果;新产品开发如高容量、长循环及超快充人造石墨获客户认可并逐步导入量产,CVD沉积硅碳负极取得量产订单;四川一体化负极工厂逐步投产。公司将加快四川紫宸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优质产能的形成与稳定生产,到2025年底实现25万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加快安徽芜湖硅碳负极一期项目的投产进度,力争2025年上半年形成批量销售,并根据客户需求推进后续生产线建设。


道氏技术此前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研发投入聚焦于固态电池材料和AI两个核心方向,将全力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该公司图灵道森的AI业务已经在碳纳米管、石墨负极的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开展了AI测试及应用。


杉杉股份核心业务负极材料、偏光片两大产业保持较强经营韧性。在负极材料业务方面,2024年该公司人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蝉联全球第一,占比达21%,销量大幅增长。在产能方面,杉杉股份固态电池专用石墨产能布局领先,并且正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新型硅碳材料已实现量产出货,并在宁波硅基工厂后续规划中加大产能设计,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


在产品方面,杉杉股份目前已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石墨产品和硅碳产品,并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开发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未来可直接用于干法电极导入固态电池。同时正在自主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固态电池专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


在硅碳材料专利方面,日前,上海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的新专利,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公开了一项名为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和电池的新专利。